“工匠大師”帶出的“工匠”徒弟——記淮北礦業集團工匠、袁店一礦通風區職工牛友智
日前,淮北礦業集團下發《關于命名表彰淮北礦業集團工匠的決定》,袁店一礦通風區職工牛友智赫然在列,被授予淮北礦業集團工匠稱號。而他的師傅正是國家煤炭行業技能大師、淮北礦業集團工匠大師路思遠。
業精于勤方能集腋成裘
光環的背后,是11年的堅持和努力。從2011年5月進入袁店一礦,牛友智就在安全儀器監測工崗位上扎下了根。
“想要干好安全儀器監測工作,得耐得住性子,還得經得起‘磨礪’。”這是牛友智對自己崗位的評價。
袁店一礦共有瓦斯監測分站41處,傳感器501臺,遍布井下各個生產地點,全組人員齊上陣想跑完所有地點怎么也得一個星期時間。
“一天下3、4次井是常事,忙起來連澡都不敢洗,生怕耽誤了工作。”牛友智說。
2020年11月,袁店一礦進行安全監測分站以太網通訊方式改造,僅是光纜鋪設就要7000米。時任副隊長的牛友智挑起了大梁。為了方便在改造過程中指揮協調,牛友智索性將床鋪搬到值班室,接電話即可下井,一個月30天,愣是未曾回家一趟。在他的影響下,班組人員無一缺席,全員動起來,提前4天完成改造計劃,為礦井安全生產和智能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行成于思方能乘風破浪
“地點多、戰線長、跨度大,每出現一處故障都得沿線一點一點的檢測,漏下一處都可能重頭再來。尤其是傳感器裝置檢測,每次都得爬高上低好幾遍,創新完全是被‘逼’出來的。”談及自己總結出的“一測、二看、三排查”故障排除法,牛友智用“逼”這個字來形容。
和師傅路思遠一樣,牛友智也是個愛鉆牛角尖的人。碰上疑難雜癥可以茶不思飯不想,整夜整夜進行攻堅。井下條件復雜,傳感器故障率高,尤其是具有瓦斯電閉鎖功能的甲烷傳感器,一旦發生閃斷就會引起掉電,如果維修不及時將給礦井安全生產造成極大影響。
所謂“一測、二看、三排查”,就是發現甲烷傳感器閃斷后,首先用監測風速、溫度、粉塵等不影響供電的傳感器線纜代替甲烷傳感器線纜,發現線路故障后,再重點查看擠壓、拉緊、淋水處的線纜或接線盒,最后用他們自制帶引線的發光二極管,準確判斷出故障點進行維修。
除了“一測、二看、三排查”工作法外,牛友智還參與了國家級專利《一種傳感器懸掛組合升降結構》項目的研發,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。
技精于專方能厚積薄發
翻開牛友智的工作筆記,密密麻麻的黑紅字體和鉛筆繪圖井然有序。與其說是工作筆記,倒不如說是一本故障排除“說明書”。
“這是我近些年積攢下來的。其中既有師傅的指導,還有我在工作中處理過的故障和心得。”牛友智說。
牛友智用實際行動將“好記性不如爛筆頭”這句話闡釋得淋漓盡致。井下用、地面用、故障排除用、日常檢修用,標有各類名稱的筆記本看似相互交織,實則分工不同。牛友智非常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,不論是礦舉辦的班隊長素質或者專業技能提升班,還是外出去兄弟礦井對標學習,他都當成是對自己能力的淬煉,樂不思蜀地沉浸在學習汪洋中,用筆認真記下學習心得,反復揣摩。
“智能化礦山建設使得煤礦發展日新月異,跟不上科技發展就只有退出一途。‘活到老學到老’這句話是實話,只有不斷學習進步才能適應礦井發展節奏,才能在礦井高質量發展征程中綻放光彩。”牛友智說。(梁蒙)